当前位置: 主页 > 德源资讯 > 业内风向 >

揭秘!2017年中国旅游目的地产品开发大趋势(3)

时间:2017-01-11 21:40来源:房地产观察家 作者:佚名
 
三、城市型历史文化街区——沉寂之后,亟待活化、升级和再造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型商业地产与文化旅游产业跨界的一个聚焦品类。他们就是当前火热的城市微旅游的典型代表。但这个品类的旅游产品发展却在前几年少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其中的原因在于以下四点:
 
1、严格而不够通融的城市文物保护措施;
 
2、严格的城市规划管制措施;
 
3、城市更新在拆迁、安置等具体操作层面上的复杂程度;
 
4、多数历史文化街区因具备良好地段位置,不缺客流资源,从而延续下了缓慢的、守旧的理念。
 
因此,这种历史文化街区类的老古董在归于沉寂,业态越来越陈旧、老套、低端,亟需活化和再造。在近两年中,真正意义上在这个领域有所创新的典型案子可能就属成都太古里和南京老门东了。严格意义上说,这两个项目都属于新建和不是保护性开发。不过都是在承继了传统的时尚中找到了契合点,从而深受当地中产市民的喜欢。
 
成都太古里、南京老门东在产品创新上的尝试都超过了上海新天地、北京南锣鼓巷、成都宽窄巷子等过往的模式。
 
更现代、更精致、更轻奢、更时尚、更文化,成为了这类历史文化街区的产品发展趋势。
 
四、乡村旅游——从民俗大众走向品质轻奢,从低端走向中端
 
美丽乡村是中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产品门类。这个旅游产品品类的迅猛发展来自于习总书记这几年发表了两个重要论断:其一发表中国农村问题,应该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其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种中央政府的国家级的高度论断,直接给各地区政府和资本指引了方向。
 
于是,乡村旅游开始出现了两个阶段的发展模式。
 
第一阶段: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应该说,2015和2016年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布局年。乡村旅游最大的问题是基础设施的投入问题。早在200年前的英国城市规划大师霍华德在其发表的《明日的田园城市》这部世界名著的时候,就明确提出乡村城镇是比大城市具备更优越的环境,田园城镇建设的核心关键是打造吸引人前来居住的磁铁。而这其中最关键的前提条件是需要进行乡镇基础设施的投入产出模型的设计。
 
新型的乡村最有吸引力的特色是将大城市的丰腴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公共配套,与乡村的美丽田园景观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对社会大众出超越城市的吸引力。如今,经过近两年的政府和国家各类政策的促进,乡村旅游所涉及到的道路、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已经布局成一定规模,具备了后期市场化的资本进入的条件。
 
第二阶段:乡村旅游产品营建阶段
 
在经过前两年的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后,我们当下对乡村旅游所熟知的几种产品线,如田园景观、民俗文化、风味餐饮、文化创意、亲子体验和特色民宿等,这些构成了乡村旅游的1.0版的产品。
 
我们所熟知的袁家村、田园东方和乌村等几个经典项目作品的打造,都是当代乡村旅游1.0版本作品的代表。
 
进入到2017年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毕后,大量民营资本将正式进入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国乡村旅游将进入产品创新和升级年,乡村旅游在未来一定将呈现出不同的产品模式。在未来,更多的内容产业的引入,将实现对中国乡村旅游带来快速的迭代创新。养老、科技、文化创新和新经济产业的进入,将能赋予乡村旅游新的功能级别。
 
五、度假酒店 ——民宿模式很难盈利,中端度假酒店成为趋势
 
把酒店打造成旅游目的地,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旅游产品模式。
 
丽江客栈的情怀、莫干山民宿的优雅,悦榕庄酒店的精致,安缦法云酒店文化韵味,帐篷客酒店的独树一帜,曾经都绘制成了中国度假酒店市场的多层次的靓丽的产品线。
 
当初入市场的一批投资者们还在对这类产品趋之若鹜的时候,殊不知度假酒店市场已经悄然变化。这种变化的本质是度假酒店的消费客群的演变。
(责任编辑:Mar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