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刚刚过去,2017年已经来临。在这岁末年初之际,中国文化旅游行业迎来了众多重大事情。随着旅游业十三五规划的落地,一个新的7万亿的市场正在打开。 始自5~10年前的中国一波消费升级,其强劲的消费能力在这两年已经全面席卷到了中国的旅游业。
中国旅游业经过前5~10年的酝酿和起步,到了2016年开始进入到加速发展期。2016年的夏天,上海迪斯尼和万达在南昌和合肥的两个旅游城的开业,为中国整个旅游行业掀起了一波高潮。恒大的海南海花岛的热卖、碧桂园在马来西亚的全面开盘,蓝绿双城在旅游小镇上的百花齐放,标志着大批一线地产军团全面跨界挺进了旅游业。
与此同时,长三角的田园东方、拈花湾和乌村的开业,全面重塑了江南地区的旅游业;南京牛首山、常州东方盐湖城、北京古北水镇的开业和兴起,也进一步向市场诉说着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最新一代的创新。
站在这跨岁之际,我们盘点2016年,展望2017年,可以发现一些重大的产品创新的趋势正在成为未来5~10年的新主流。
大城市周边成为主战场
目前行业内投资主体形成的统一观点是,旅游业与商业和住宅产业一样,有人流的地方才会保持优秀的资产运营质量。因此在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的城市周边市场成为了整个旅游业的市场争夺热点。
我们曾经做过一组大数据测算。将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的旅游市场数据做了比较。通过比较各个城市的游客总量、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和城市总旅游收入三组经济指标可以发现,除去北上广深等四大一线城市周边外,中国旅游业最黄金的城市分别是杭州、苏州、南京、武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周边市场。从实际旅游消费收入总量来看,丽江、九寨沟、黄山等中国传统的5A景区的旅游收入仍然比不上离客源市场更近的中国大都市周边市场。
下面我们总结了这一年来,我们参与、考察和体验的中国大地上的各类创新旅游项目,总结出六大产品趋势,供业界参考。
一、旅游小镇——四大资本集团推动下,成为旅游业最大的风口
旅游小镇一直不是新鲜产物,但在2016年旅游小镇却走到了一个新的市场风口上。中国核心大城市逆城市化的购房需求溢出效应、地产商继续寻找新的增长细分市场以及政策促进和导向都成为了旅游小镇爆发的核心动力。
旅游小镇的产品将出现三种发展趋势:
第一种,传统文化旅游小镇进入成熟期,强者恒强
以乌镇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旅游小镇已经过10年以上的开发,走进了成熟期,形成了少有的现金奶牛型的优质资产。乌镇的长盛不衰和古北水镇的异军突起,都给市场一个坚定的信号,那就是作为一个接近市场客源地、产品品质优秀、管理规范、文化内涵充沛、景观风貌独具和生活方式体验感丰富的小镇,在旅游业投资增长加速的情况下,将具备中长期的竞争力。
因此,强者恒强的态势已经出现。至于这样的局面未来会不会被颠覆,从短期来看,似乎没有看到衰退的迹象。有数据为证。乌镇2015年的年收入已经达到11亿元,净利润4亿元,古北水镇2016年客流量也迅猛增长,同比增长90%,上半年收入达到3亿元,预计未来古北水镇的市场空间将超越乌镇。
从这点可以看出,旅游古镇类的产品存在这样的特点:前期资本投入门槛高,对选址要求极为严格,需要有充分的文化高度和独特性,但一旦作品成型,经受住市场检验,后续将成为一个稳定的跑赢市场的优秀旅游资产。
第二种,新文化、新创意、新玩法颠覆了千镇一面的中国古镇既有格局
在市场看腻了乌镇、西塘、同里等以江南六大名镇为代表的传统明清建筑的古镇之后,以拈花湾为代表的异域文化风格的小镇在2016年的面向市场开放,立刻让人耳目一新,引爆了整个朋友圈。拈花湾在建筑与景观园林方面的高品质,直击当下80后、90后小资和中产阶层的内心。不仅受到其原先定位的中老龄度假客群的喜欢,更受到当代主流青年旅游群体的追捧。
与此同时,东方盐湖城的横空出世,又给以打造文化休闲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度假小镇产品中,融入了主题游乐的场馆器械和娱乐元素。其所创造的道家八卦式的主题场馆的演绎,就给传统古街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互动体验的元素。这个被号称为4.0版本的文化旅游项目,也让市场眼前一亮,给业界无数启发。
(责任编辑:Mar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