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文旅产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文旅行业,尤其是投资人跨界进入文旅行业的现象越来越多。随着旅游资源开发方式的多元化,借助第三方力量介入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成为不少地方的“硬需求”。为此,托管业务越来越受重视。 托管运营是不是提高资本运作质量的最佳途径?旅游项目在被托管之后,能否快速实现市场的品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的沉淀?托管运营有哪些风险以及如何突围?带着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应运而生
记者了解到,在主题公园、旅游综合体、酒店民宿、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等旅游项目的托管运营中,旅游景区的托管运营最为典型,也最为多见。景区托管是指景区投资人或经营者把景区的管理经营权移交给专业管理公司,利用专业管理公司经营管理经验、市场渠道和营销资源,在专业公司直接管理或帮助下,进行经营与管理工作,包括景区项目策划招商、项目开发经营、景区产品策划包装、市场营销、内部管理等工作,以实现快速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
“部分旅游项目在初期的规划与落地、中期的运营与管理、后期的经营与营销中均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旅游项目发展与游客的出行选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认为,随着新资金不断加入文旅行业,催生出众多的新建、新型旅游项目,而新型旅游项目同样面临着缺乏经营与管理经验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托管”应运而生,成为众多旅游项目所有者的首选。
业界人士认为,景区托管是市场对旅游景区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提高旅游景区资本营运效益的重要方式。
“托管能有效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高旅游景区资产的运营效率,有利于资源的调动和中长期发展。”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彬表示,在专业化管理的景区中,托管景区业绩上升趋势越来越明显。近5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的非托管景区业绩增幅一般在15%—30%,而托管景区的业绩增幅一般在25%—50%。景区托管是景区引入有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成熟的市场品牌的便利模式,是提高资本运作质量的最佳途径。
“托管运营对景区发展的利好,综合起来有两个:一是专业经营,二是风险分担。”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与休闲研究所所长吴丰林解释说,委托管理公司在经营、营销方面的专业优势,可以通过挖掘景区价值、提升资产运作效率等方式,来提升景区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寻找华侨城、港中旅等重资产投资的运营公司来托管运营,可借助这类公司的资金优势,实现景区共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托管是提高资本运作质量的最佳途径。”驴妈妈目的地运营集团华东北战区濮塘项目总经理鲍俊男说,景区托管不仅具有合作成本低、回报效益高、作用见效快、合作风险小等优点,其带来的丰富的营销资源、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加速景区市场的品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的快速沉淀,非常有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
实际上,通过托管实现旅游项目优质发展的案例很多,以景区运营和酒店管理为两翼的中青旅通过轻资产输出成功创建“乌镇模式”,并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古北水镇,是业内公认的成功典范。又如,河南许昌神垕古镇项目,在专业运作及指导下,实现了100天开园入市的同时,成功举办“第十届钧瓷文化旅游节”,受到国内外游客的一致好评,并通过植入IP“歌璞”轻奢人文酒店,提升了景区整体文化内涵。再如,安徽马鞍山濮塘国家度假公园,经过景域驴妈妈目的地运营集团历时3年多的努力推进,使一个新兴景区从无到有,并通过植入“铁皮巨人”“森林野孩子”等IP产品,使之成为周边游客度假休闲的首选之地。
模式多元
记者了解到,景区托管业务在我国旅游行业已经开展多年。不同企业开展托管的形式不一:旅游重资产投资通过资本注入、渗透进行经营;旅游轻资产投资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或产品品牌策划、营销谋略获得优势。
整体而言,托管模式有3种:全面托管,指景区所有者将景区的经营管理权限全部委托给托管方,自己在管理中主要起协助和监督作用;项目托管,指景区所有者将景区中的某一个经营管理环节或经营项目交给受托方经营,如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等;培训托管,指景区所有者因专业人才缺乏而挑选合适人员由受托方在短期内进行培训并参与景区经营管理,为托管期满后自己独立运营储备经营人才。
(责任编辑:Mar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