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预约模式,促进旅游服务升级 本报记者 丁美栋《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9月25日 第 08 版)
中秋国庆假期临近,不少人通过线上预约提前安排出游。随着中国线上旅游市场发展、景区运营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线上预约成为不少热门游玩场所的运营模式。游客在家即可便利地通过网络平台购置好参观门票。专家认为,当前国内旅游者消费升级意识明显,有关部门应积极完善线上预约模式,激发市场主体能动性,让景区、互联网平台携手,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预约旅游”体验。
网上操作行程可控
“上海天文馆上午9点半放票,需提前3天预约;上海自然博物馆下午7点开票,提前一周可预约;上海中共一大会址个人预约系统开放时间为24小时,每天共3个时段可预约……”吴婧最近打算去上海旅游,出行前的她在为参观地点制定“门票预约攻略”。
预约旅游渐成“新风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4.54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3091万人。预约旅游模式下,游客去热门景点、文化场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之前,可通过网站、APP、小程序等渠道在线预约。到达目的地后,预约者只需出示预订成功的电子票或二维码,便可快速进入场所参观游玩。
线上预约模式能够让游客提前知晓景区的入园政策、购票标准等信息,提升了行程的确定性,出行体验更加舒适便捷。“我习惯先在手机上订好门票,不仅免去了线下排长龙买票的奔波,还能提前了解儿童票的收费标准。”经常“带娃旅游”的时女士告诉记者。
线上预约模式为各类场所管理者提供高效运营工具。“景区淡旺季非常不平衡,旺季人流量众多,淡季又‘吃不饱’。实行预约旅游后,景区可以动态掌握园内游客的变化趋势,提升游客游玩体验的同时,对景区内服务资源的调度也更加合理了。”某大型游乐园区的负责人李先生对线上预约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
业内人士分析,预约制能够让景区管理者对客流进行把控,有助于设置场所的“最大承载量”和“最佳承载量”,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区域、密度,实现景区的安全管理和精细化运营。
科学管理渠道畅通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暑期(6至8月),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成为过去5年来旅游市场最“热”的暑期。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也让一些热门场馆“一票难求”,“熬夜到零点抢票”“门票一秒售罄”“高价找人代抢”等情况层出不穷——“预约难”成为不少游客的出行难题。
面对人流巨大的游览需求,如何完善并优化相关场所的线上预约模式,需要各方进一步思考。
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教授张建林表示,预约制的目的不单是限制流量,景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预约规则,管理方通过更加灵活精细的分时段预约、分时游览等方式,进一步挖掘和扩大热门景区门票的对外预约供给量,尽可能满足游客预约需求。
前段时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相关通知,要求各地旅游景区优化预约措施,实施科学管理,畅通预约渠道,简化预约程序,合理设置在线预约时间,提高预约操作便捷性。国家文物局也发布通知,提出专门措施完善预约机制,要求“一票难求”的热门场馆应提前做好预案,结合自身承载能力,适当增加门票投放量或预约名额,提升预约参观精细化管理水平。
各地景区已有相关实践,积极解决游客的线上购票难题。北京各大热门景区景点调整线上门票预约开放时间,如天坛公园从零点调整为21时,恭王府从零点调整为20时,避免“熬夜刷票”为游客带来不便。南京博物馆在其小程序增设“黑名单”条款,如有账号多次取消预约或预约后不进场馆,将会被限制预约,降低废票率,并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黄牛党”违规行为的打击整治力度。济南趵突泉公园将售票截止时间和闭园时间进行动态调整,试行夜间延时开放1小时,并提供丰富多彩的“泉水夜游”活动,缓解高峰时段游客过度拥挤和预约困难。
(责任编辑:Mar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