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对于国内一些传统景区来说,净利润增长出现下行。由于门票价格下调,这种“旱涝保收”的经营模式正受到挑战。 “降价令”效应:桂林、丽江、黄山、张家界旅游净利润下降
不少上市景区亮出的半年成绩单中,在净利润一栏都出现了“下降”的数字。桂林旅游、丽江旅游、黄山旅游、张家界等知名景区净利润均同比下滑,并普遍提到受票价下调影响。
桂林旅游上半年财报显示,净利润为991.62万元,同比下降66.16%,受持续降雨、景区门票价格下降及公司成本费用上升等影响,营业利润165.67万元,同比下降94.46%。
被票价拖累业绩的还有丽江旅游,其上半年总营收3.18亿元,同比下降7.07%;净利润9804.55万元,同比下降17.53%。丽江旅游表示,玉龙雪山索道票价从180元调整为120元;云杉坪索道从55元调整为40元;牦牛坪索道从60元调整为45元,新票价自2018年10月1日起执行。索道票价调整对公司2019年半年度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净利润同比减少23.19%的黄山旅游,干脆在半年报中对“门票降价”进行了单独说明。黄山旅游表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8亿元,同比增长6.77%。
50家上市景区半年业绩显示,大约有34家景区营收同比去年增长。不过,增收不易增利更难,共有25家景区上半年净利润下滑。华商报记者查询各家公司半年报发现,这50家景区共涉及37家上市公司或新三板公司,由于各景区所占业务比重不同,对母公司业绩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
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认为,一些景区业绩下降,与门票经济有较大关系。可以说,在国内很多地方,传统景区还是没有摆脱对收门票赚钱的依赖,甚至游客增加都无法抵消一张票价变化,这说明景区经营模式还存在调整空间。
9家景区上半年出现亏损,秦岭旅游亏损额减小
尽管业绩增长受制门票调价,但50家上市景区中,今年上半年只有9家出现亏损,盈利景区占比则高达82%。这就是说,国内多数景区仍然是“赚钱”的。
这些景区中,盈利能力最强的是乌镇景区,该公司8.55亿元营业收入中,净利润超过一半,达4.72亿元。今年上半年,乌镇景区累计接待游客人数445.98万人次。公告显示,乌镇景区继续结构转型,打造“度假-会展-文化”小镇品牌,提升综合盈利能力。
不过,乌镇景区恐怕不是国内景区“一哥”。非上市公司长隆集团(拥有广州长隆、珠海长隆两大景区)早在2017年就被报道年营收30亿元;华侨城A未公开单独景区业绩,但今年上半年旅游综合行业收入达50.25亿元,毛利率32.61%。仅以这两家情况看,不少未披露财务数据的知名景区可能对乌镇形成挑战。
据统计,上半年亏损的9家景区中,有4家营收规模达到亿元以上。亏损额最大的厦门方特,净利润为-6134.36万元,而郑州方特也亏损1211.24万元。
虽然子公司亏损,但华强方特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5.02%。华强方特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较好推进了项目拓展建设进程,持续开发新的动漫IP和产品,取得了较好经营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9家出现亏损的景区中,陕西新三板挂牌公司陕西太白山秦岭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岭旅游)主要在陕西太白山、红河谷提供索道及客运服务。今年上半年,秦岭旅游净利润为-160.35万元,相比去年-303.77万元,同比减亏47.21%。
秦岭旅游表示,公司在不断寻找特色旅游项目,同时关注其他旅游区域的索道项目。在淡季,将积极利用自身资源拓展业务,目前已利用自有客运车辆资源在淡季开展包车运输服务,实现业务的多样化经营,减少公司业务季节性波动的同时增厚公司业绩。
新一轮门票降价箭在弦上,景区面临转型阵痛
不少传统景区习惯了“坐着收钱”的经营模式,新政面前,不得不面临转型阵痛。去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两次发文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再次提及“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这意味着,新一轮门票降价已箭在弦上。
从全国各省市的政策动向看,在降低门票价格之外,今年已开始转向对景区内交通车、缆车、游船、停车价格及不合理“园中园”的门票监察。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传统经营模式简单粗暴,获利却也更加直接。在票价下行趋势下,景区不得已将转向餐饮、演艺和住宿等其他业务,但这也意味着更多业务成本和费用开支的挑战。
(责任编辑:Mar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