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德源资讯 > 业内风向 >

新一线城市:消费升级、发展旅游成重点

时间:2019-01-29 11:4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周慧

2018年国民经济成绩单显示,消费支出最终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如何争夺国内的消费市场,成为2019年许多城市的发展关键。

 
1月27日,陕西省两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西安打造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同天发布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将重庆打造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2019年聚焦“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我国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商务部也提到,要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
 
在近日召开的地方两会和地方商务工作会上,西安、重庆、成都、南京、厦门等城市均提到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消费升级、商旅文体消费联动、消费便利化等均是地方刺激消费政策的关键。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官员和专家表示,刺激消费首先要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其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效供给和消费便利化环境。
 
新一线瞄准“国际消费中心”
 
2018年,中国人均GDP达到约1万美元,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全部进入人均GDP过2万美元的阶段。参照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数字,消费在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刺激消费已成为政府刺激经济的重要方式。
 
2018年上半年全国各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排名,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武汉、天津和南京。当然,社零消费只是城市消费实力的众多指标之一,城市旅游消费、民航旅客运输量、线上交易、消费便利程度和服务性消费等都是评价城市消费的指标。
 
而各地如何谋夺消费中心的地位,成为2019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
 
按照陕西省两会的布局,支持西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报告还提到,培育壮大物流、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推进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旅游中心。
 
重庆提出,积极引导提升消费供给品质,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稳定汽车、百货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信息消费,完善进口商品分销体系,做大网络零售规模。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早在2017年,青岛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了关于“争创全国沿海地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018年初,成都提出深化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22年,成都生活性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将达到5000亿元,初步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对于国际消费中心的提法,一位地方政府智囊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在2018年就向当地发改委提出了“打造消费中心城市”的课题,不过地方都热衷上升到“国际”高度,毕竟包括南京、武汉、杭州在内的新一线城市,都习惯以国际为远景目标。从人口规模与空间尺度上看,这些城市确实与国际城市差不多,但从实际服务的区域范围看,其实更类似区域中心都市圈。
 
以武汉市和南京市为例,武汉对周边1+8城市圈的虹吸效应明显,南京对周边地市以及安徽地区也存在虹吸效应,吸引区域城市圈的消费人群购物。
 
刺激消费政策密集
 
在地方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年度经济数据的盘点中,很多城市将零售新业态、发展旅游经济,提档升级老商圈,引进知名消费品牌,发展新零售和旅游经济,当作政府政策引导的重点。
 
比如南京提出,争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实施商圈消费引领工程,着力构建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智慧物流,提档升级新街口商圈,改造建设湖南路商圈,发挥“南京购物”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武汉市提出,鼓励发展生鲜电商、智慧零售等新业态,培育引进知名品牌旗舰店、体验店50个。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市场研究总监李国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过去地方商业综合体的数量也会被当作地方消费力的重要指标。“这两年,二线城市商业综合体面积过剩,现在中西部城市都在强调改造旗舰店,强调新零售的落地和改造传统商街,对于中西部城市来说,很多消费转移到线上,消费资金都到了江浙沪这些‘包邮区’。”
(责任编辑:Mar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