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转型升级后如何延续活力?(2)
时间:2016-12-27 14:18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方彬楠 王子扬 点击:次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更加严重的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商家为了增强自己的快速收入,导致了尽可能的扩大经营面积,随意开墙打洞,不合规装修随处可见。这就导致了整个南锣鼓巷业态低下的现象——大品牌商户不愿来;街区环境的变坏,也进一步吸引了低端业态。于是,南锣鼓巷就这样失去了自身的特色,整个区域品质也在下降。
赖阳认为,南锣鼓巷在发展过程当中,近两年与当初的定位出现了偏差。他说,在之前的定位中,南锣鼓巷是一个皇城胡同文化体验的载体,消费者到南锣鼓巷也是希望体验皇城胡同文化。但在实际发展当中,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加之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寻找到有效的办法,商家为了迎合游客,导致经营的层次越来越低,环境也变得相对较差。
当然,并不是说在南锣鼓巷经营的商户都是低端业态。位于南锣鼓巷中段的YOGER PANDA经营的是酸奶,它则完全符合规定,目前还在营业,也会一直开下去。
“之前我们有一个多月没有开店,街区在整改,来南锣鼓巷游玩的人也就相应减少了。与以前相比,现在每天的营业额仅仅只是以前的1/3”。该店店主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虽然南锣鼓巷整改对于店铺的现阶段经营有很大影响,但是大家都还是比较支持的。“环境好了,品质提升了,未来的生意应该没问题。”
业态升级之后
为了改变这一状态,东城区日前在该区“两会”上发布了《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管控导则(试行)》手册,30多页的内容里包含了区位图、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评估图、文物及建控地带分布图、古树名木分布图、街巷胡同分布图、管控要素示意图等。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管控要素”,一共涉及19条。对街巷尺度、建筑格局、形式、体量、高度、材质、做法、墙面、屋顶、台基、门窗、门楼形式、装饰构件、院内绿化等20多项内容都做出明确规定,并采取附图方式,对比正确做法和错误做法,居民一目了然。
根据东城区的计划,南锣鼓巷主街235家商户中,目前关闭无证无照商铺28家;同时清理“一照多店”,将由目前的92家合并为39家;还将转型10家低端小吃类业态。年底前,南锣鼓巷商家将从年初的235家减少至154家。
“目前南锣存在人口众多、交通拥堵、业态低端等问题。我们从先业态、后风貌,先主街、后胡同,先减量、后提升的总体思路入手,首先对主街上一些吸引大量游客的低端业态商户进行调整。”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工委书记吕德成讲道,“鸡年春节前,老街即可‘换装’完毕,在回归胡同原本风貌的同时,将更有韵味。”
低端业态退出后,如何用管理来激发南锣鼓巷的活力呢?
赖阳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可以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方式: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运营管理。“这些商铺的产权还是比较复杂的,在管理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对业主采用股权回报的方式:让街区由一个主体整体出租、运营,业主则占有相应比例的股权,业主的收益由原来的每平方米租金,变为整体经营的股权回报。”赖阳说,这样就可以避免谁出的租金高,业主就租给谁,而并不考虑业态的问题。而且,统一经营,这样方式得当,业主的利益是增值的。
赖阳心中南锣鼓巷未来的图景是这样的:“南锣鼓巷应该成为一个胡同文化的体验地、艺术家的聚集地、艺术特色的博物馆,成为北京皇城文化的特色名片。”
商户们也很看好南锣鼓巷的未来。YOGER PANDA店主相信调整之后的南锣鼓巷会变得比以前更好。
来到南锣鼓巷六年,老孟是一步步看着南锣鼓巷火爆起来的。刚到南锣鼓巷的时候,还没有特别多的游客,而且当时到南锣鼓巷游玩的大多是北京当地人。随着南锣鼓巷这张北京名片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到北京游玩的必玩景点都会选择南锣鼓巷,当时老孟的店铺还只是一间9平方米的小店,随着生意越做越红火,他的店铺也早已换成了现在这间100多平方米的大店。
“随着业态升级,这里的品质肯定将迈上一个大台阶,也更符合北京的定位,相信未来应该错不了。”眼下,老孟正在为新店铺选址,三里屯、国贸是他的首选,对于“老店”,老孟依然看好。 (责任编辑:Mar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