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法国特约记者 姚 蒙 本报特约记者 张可心】二战后,法国延续了一个传统,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三的中午12时前后,整个国家的上空都会响起空袭警报声。除了初到法国的游客,当地人对此早已司空见惯,该干啥干啥。但最近,法国政府和媒体加强了对警报的宣传,有媒体分析,这大概与俄乌局势有关,警报声提醒人们战争并不遥远,务必做好预防措施。 警报持续响1分41秒
笔者在巴黎初次听到这种警报声,也不禁吓了一跳,四处找人问发生了什么事。法国朋友介绍说,这其实是一种演习或者设备测试。每次响起警报声,警察局都会接到不少问询电话,多数来自游客,也有比较敏感的法国人打电话。笔者听起来,这警报声并不是很尖锐,是一种略显低沉而悠长的声音。那声音顺着音阶慢慢攀升,到达顶峰后又缓缓低沉下来,如此反复,几十秒为一个循环。一次警报持续的时长为1分41秒,每次测试,要响警报3次,每次间隔5秒钟。1分41秒的时间是有讲究的,因为开启警报后必须要用20秒才能达到其最大音响效应,关闭警报需要用时21秒。而中间持续1分钟,为了确保让所有居民都能听到。原本,法国各地测试时间一致,都是中午12时整。但从2018年起,按地区时间略有差异:北部地区11时45分测试,中部地区12时整测试,南部地区12时15分测试。
据法国民事安全机构介绍,法国目前所用的安全警报系统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是为了向居民们发出空袭来临的警报。战后,这一警报系统不断完善,发展至今,在法国全境的城乡已安装了1万多组警报喇叭。这些装置一般安装在当地较高的建筑物顶端,不少城市是装在市政厅大楼的房顶上。每月进行一次测试,主要目的就是确保这些警报装置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
警报声响起时,法国人大都淡然以对,因为从纳粹德国在欧洲发动战争到现在,这种警报声已经在法国上空响了80多年。判断是否为警报测试,首先就是看时间,如果警报响起时是每月的第一个周三中午,那基本就是测试。其次是听警报的时长和节奏,真有警讯的时候,警报时间一次会远长于1分41秒。真正的警讯到来时,表明有重大灾害或者空袭来临,法国人早已被告知如何应对。那就是必须关闭门窗,远离窗户,关闭水源,关闭天然气,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或手机,了解相关信息,然后按照当局的警示与指示行动。一般情况下不要出门。如果按照当局要求出门,一定不要忘记带上身份证件;如果正在外面开车,则必须停车了解信息;或到公共场所,按照警察的指示去避难地点等。这些是所有居民必须了解并牢记的。
其他警报声各有特色
笔者后来了解到,上述每一项规定都有特定用途。比如关闭电源和燃气,是为了避免在灾害中,发生触电或者爆炸等次生灾害。关紧门窗,因为发生的灾害可能是毒气泄漏。远离窗户,因为不管是空袭还是地震,破碎的玻璃都可能对人造成严重伤害。还有一项重要规定:不论响起什么灾难警报,人们都不能去学校接孩子。学校会负责孩子们的安全,平时也会进行相应的演习。
除了这些经历了整个冷战时期的市政通用的警报系统,法国还有一些特殊场所和行业的独特警报系统。比如存在重大污染和安全隐患威胁的核电站、化工厂等,这些警报有各自的特色和规范,居住在周边的人们也会根据要求熟悉发生灾害时如何保护自己。如居住在水库或大坝附近的居民会听到一种更加独特的警报声,那种尖锐的声音会响2秒,然后停顿3秒,如此循环,持续12秒。这是针对溃坝或其他重大水灾的警报,每个季度会测试一次,时间在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一个周三中午12时15分。所以,法国南部的人们,有可能在这几个月的周三,听到空袭和溃坝两种警报声。
教堂钟声与数字化警报
法国警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从那时起,政府就会针对任何可能威胁民众安全的事件发出警告信号。当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敲响教堂的大钟,一般警报钟声由牧师负责,但也有的教堂会有专职的敲钟人,《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就是敲钟人。1914年,教堂钟声在法国的一些城镇就不停地响了1个多小时,那是在提醒人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现在发布警报的方式与过去大不相同。人们早不用像卡西莫多那样爬到高高的钟楼上去敲钟,现在,拥有授权的管理人员通过笔记本电脑或手机终端就能发布指令,启动警报系统。
(责任编辑:Markus) |
春节向来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传统佳节,春节也是出境游的...
伊达尔戈在《星期日周报》访谈录中详细披露了她的塞纳河右岸...
近日,在欧洲的小伙伴们都快被冻成狗了!一场席卷欧洲大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