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德源资讯 > 直通欧美 >

穿梭于巴黎机场人群中的“神秘守卫”——“行为分析员”

时间:2017-04-12 08:49来源:欧洲时报 作者:蔡家怡 编译

【欧洲时报蔡家怡编译】穿梭于巴黎的戴高乐机场和奥利机场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大家很可能与执行特殊任务的“神秘人物”擦身而过却毫不察觉——而他们正在暗中观察着所有人的一举一动,也许已经盯上了某个人——他们就是秘密执行巴黎机场安保任务的“行为分析员”(profileur,亦译“犯罪侧写员”,以调查分析人物行为辅助侧绘未知犯罪嫌疑人的探员)。

费加罗报近日报道指出,经历了去年的布鲁塞尔机场和伊斯坦布尔机场恐袭,以及让人惊魂甫定的奥利机场袭警抢枪事件后,解决像机场这样人流密集的开放空间的安保问题迫在眉睫。巴黎机场管理公司日前表示,将研究在机场公共区域推广人脸识别检查技术。

化圆为方的安保方案

与此同时,行为分析员或是一个化圆为方的解决方案。在机场执勤的行为分析员通常是成双成对的,表面看来与寻常旅客无异,方便他们进行隐秘的侦察。对机场的管理层来说,“犯罪侧写员”——行内人更倾向于称其为“行为侦探”——是能预防恐怖袭击的一种巡逻方式。

在成为巴黎机场管理公司(ADP)的负责人以前,阿兰·扎布仑(Alain Zabulon)曾是直属总统奥朗德的国家情报协调员。据他介绍,巴黎机场其实在几年前就起用行为分析员了,且自2015年11月巴黎恐袭以来,执勤的人数被大大提高。“我们制定了一个三年的招聘计划。这些分析员得先在图卢兹的国立民用航空学院接受几个星期的培训,主要学习对个人行为与神态的侦察和分析。”

阿兰·扎布仑补充说,从现在起到2018年,另有1200名日常需与公众接触的员工也会接受短期培训;尽管他们并不会成为“侧写员”,但也必须增强对相关问题的敏感度。另外,扎布仑明确表示,出于安全理由,他绝不能透露那些接受了正式培训的分析员的两大信息:具体的人数和位置。

据航空安全专家的介绍,在实际操作上,“侧写员”会“隐身”于机场安检岗位之中,也会被安置在机场其他公众地方。他们总是两两成行以便掩盖身份;遇到神情有异的人,他们也能更容易找到“搭讪”的机会。异常的举动,发抖,冒汗,古怪的着装……这些都可能会引起嗅觉灵敏的分析员的注意。

资源局限难以大范围应用

身兼布尔歇(Bourget,Seine-Saint-Denis)市长与议会议员的文森·格内拉(Vincent Capo-Canellas),曾以《机场安保的投资与效率》为题做了一份报告;他强调,行为分析是有效的方法,但也不是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他指出,“想要大范围地应用这种手段——仅仅是戴高乐或奥利机场的高峰时段就足以显现这种机制的人力局限:不光要有资源去雇佣足够的探员,还得培训,还得付工资。”不光如此,在机场这样的地方执行“行为分析”任务也非易事——这里充满了各种各样赶飞机的旅客,大多数人都显得紧张、来去匆匆,或者仅仅是因为害怕乘飞机而面露惧色……

以色列是先锋

系统地采用行为分析机制在法国是一个新的尝试,但在外国却是由来已久。在反恐话题上常被提及的以色列,是此类实验和人员培训的先锋。犯罪学家阿兰·波尔(Alain Bauer)称,1972年以色列卢德国际机场(Lods,现改名为本-古里安国际机场)恐袭案后,“以色列人明白了一件事”:那些固定的、不断循环的手段只能阻止诚实的人。行为分析员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是盯着每一个人“看”,而是关注人们的行为举动;他们不会对100%的旅客感兴趣,而只会关心那可能是0.7%的、有问题的人。

 


(责任编辑:Mar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