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德源资讯 > 媒体观察 >

同质化、门票依赖严重,文旅产业面临转型和洗牌(2)

时间:2019-11-05 10:27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 马秀岚 张靖超
 
对于产能过剩的问题,徐晓音认为,那些没有自主IP、纯粹游乐设备堆积的文旅项目,确实面临着洗牌的过程,而优质的旅游产品还是缺乏。这一点也在上述论坛的一些嘉宾的演讲中得到了验证。
 
“主题乐园目前特别是从数量和体量上来讲,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非常饱和。北京的环球影城开业之后,会形成北边有环球、中段有迪士尼、南段有长隆的格局,这样的格局一形成,一些中型的乐园营收可能会相对有困难。”江杰如此表示。
 
夏诞创意咨询联合创始人刘育政在上述论坛上提出,虽然目前国内的游客总量在增长,但是一些景区营收效益在下降。而一些早期的项目面临着业态老化、内容空洞、转化率低的问题。以上海为例,2009年上海的商业综合体数量是64个,而到2018年达到241个,增长了4倍,但需求却没有增长4倍,同类产品的竞争变得激烈。
 
对于产能过剩的问题,许晓音也提出建议,她对记者表示:“我们遇到了一个对文旅产业来说好的发展时代,但目前项目繁多,良莠共存,会有洗牌的过程。希望各级政府能够从大的规划审批层面通盘考虑资源配置和项目布局。”
 
创新业态
 
升级和转型势在必行,政策鼓励降低门票的同时也在推动国内的文旅项目寻求新的增长点。
 
夏诞创意副总裁丁佳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型的文旅项目投资已经过了井喷期,目前政策收紧,资本市场也逐渐冷静,所以文旅项目的投资逐渐转向了存量的改造。“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是目前的市场趋势之一,城市中心的娱乐需求在增加,娱乐项目的文化性和多样性都是重点,这是小型文旅项目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城镇化过程中,存量资产具有地段和历史价值,利用存量资产本身的属性,重新找到存量资产的文化娱乐功能价值,都市和文旅二者的融合会是未来新的产业趋势。”
 
所谓都市文旅,刘育政认为是依托城市文化,在城市黄金地段、老街、古镇、工业遗产、城中村等地用新的手段与形式再进行创意,讲述每个城市的故事的项目。
 
江杰也指出,一些老的传统业态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有大量的存量的城市空间需要盘活,老的景区要开发新业态。“存量资产盘活这块,大家现在都比较热衷,一些比较老的业态,人流量很少,这些都需要现在文旅或新兴商业地产去做盘活。”
 
记者注意到,在本次论坛上,有从业者指出,对于一些市场化程度不高、不够知名的腰部和尾部的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资源的盘活,也是未来文旅团队进入的一个方向。
 
丁佳雯认为,《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的门票降价能够促进高价格敏感度的游客进入,降低游玩门槛,同时能够倒逼景区把二次消费和附加服务进行升级。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安等地出台的促消费政策中,“夜经济”这一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
 
同时,一些文旅企业也开始打造夜间文旅项目。恐龙园目前跟一些地区合作,在当地打造一些从国庆到春节期间的夜游产品。市场上也出现了山水夜游、灯光夜游、沉浸式夜游和夜间演艺等文旅产品。
 
江杰认为,在降低门票的情况下,目前大部分景区缺乏有效手段提高游客入园后的二次消费。“这次文件提到的夜游、沉浸式、体验式等,这些业态可以作为现在文旅或者商业综合体比较好的补充,去解决现在的痛点。”
 
在业内,沉浸式体验尤其被重视。所谓沉浸式体验即通过代入式情景、多感官包围、互动叙事手法等,让参与者能够深入到环境之中。
 
记者了解到,沉浸产业在国际市场处于爆发态势,是国际主题娱乐新趋势,在国内,《不眠之夜》、teamLab等为代表的海外IP的引进,也给产业引来了风口,产业内目前存在鱼龙混杂、伪概念泛滥的现象。
 
刘育政认为,爆火之下尚无爆款,市场上沉浸式产品表现形式较为单一,在世界观挖掘深度和优质内容的塑造上仍需进行深入探索。

(责任编辑:Mar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