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源头的探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考古人员对琉璃河遗址的探寻从未停歇。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等珍贵文物。最近两年,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刻有“太保墉匽”铭文的青铜卣等历史遗存不断被发现,“北京城之源”轮廓越来越清晰,沉睡3000年的遗址逐渐“活”起来。目前,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已获批复,正在进行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建设,一系列考古研究成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与公众见面。
海淀区成府路路口西南小巷里,清华园车站旧址经过保护修缮、环境整治后已开放数月,大批观众走进这座灰砖墙、红屋顶的站楼,透过一件件文物档案、一幅幅历史照片,重温当年的历史。青灰色的砖墙、铁皮瓦屋顶、圆拱形的券廊……由“铁路之父”詹天佑题写的“清華園車站”依旧清晰可见。“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感觉,这些铁轨、枕木等文物尤其珍贵,进京‘赶考’的那段峥嵘岁月仿佛就在眼前。”铁路爱好者王先生说。
绵延不绝的京西古道上,驼铃声响彻了千年。门头沟琉璃渠村村内有着760年历史的皇家琉璃官窑厂,曾一直为故宫、天安门、天坛等古建筑烧制皇家琉璃制品。随着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推进,官窑厂迎来“重生”,这座一度被废弃的老旧厂区变身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现已引入优秀非遗工作室、文化创意类企业、网红咖啡餐饮等,通过开展各类非遗研学、文创市集等活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兴起来
亘古屹立的群山、永恒流淌的河流,西山永定河曾经见证了几千年的文明史,如今依然展示着城市发展的模样。
不久前,大兴区、海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延庆区、丰台区、房山区8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签署了《共同提升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文旅产业发展倡议书》,提出各区将整合资源、加强合作,共同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大兴区围绕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持续打造‘西山之巅 永定之耀’文化品牌,深入挖掘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内涵,增强区域文化活力。”大兴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大兴区将深挖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内在价值,创新文旅业态,丰富文旅产品,同时,联动各界力量,推介大兴区特色的文旅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大兴。
在石景山区,一幅山水画铺展开来。石景山区委书记常卫介绍,将高标准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山水文化融合,将石景山建设成为古今辉映、山水融城、蓝绿交织的美丽之城。
在房山区,历史文化“金名片”越擦越亮。房山区副区长靳璐介绍,近年来,房山区围绕做精“源文化”品牌,以周口店、琉璃河、云居寺“三大文化组团”为重点,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内涵挖掘和活化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由“保起来”“美起来”到“活起来”。
“一山一河,为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朱利峰介绍,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沿线各区与长城文化带、中轴线南北延长线交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沿线各区突出各区文化多样性特征,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契机,集中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活态博物馆和非遗旅游带。积极扩大与全国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交流交往,扶持各区非遗工坊、非遗传习馆(所)建设,推动非遗旅游发展,打造西山永定河文化会客厅。
(责任编辑:Mar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