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9时18分,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广场举行,防空警报响彻云霄,久久回荡。92年的历史,不敢忘、不能忘,钟声鸣警声在心中从未停…… 为了让参观者更直观地感受和了解红色文物的历史内涵及意义,今年,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巧用“文化+科技”践行数字技术赋能文物展示的“双创”理念,更好地实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传播,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将红色基因生动传承。
数字化保护 革命文物重焕时代风采
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实景展览扫描……今年以来,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致力于将馆藏千余件珍贵文物和沈阳抗战联线博物馆展厅、展览进行影像数据采集。目前,在展馆特设的“文物藏品数字化保护成果展示”区域内,参观者可通过二维、三维触摸式交互展示机的系统呈现,更为细致地了解文物以及文物背后承载的故事。展馆通过科技手段,将蕴藏在红色文化历史里静止的故事内容活灵活现地、真实地传递给观众,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进入展厅,人们纷纷聚拢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平面布局图电子屏幕前,自主查询关注的参观事宜,点击导引浏览内容。布局图应用了多媒体场景、360度全息投影、多点触摸屏技术等数字手段,实现虚拟展馆、实景模拟、文物展示、语音导览、互动分享等功能。观众还能够跨越空间距离,线上参观多家红色博物馆的主题教育展览,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数字科技带来的深度文化体验。
博物馆内负责展陈规划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数字化虚拟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为来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观众带来多重感官体验,产生更深层次的精神共鸣。多种互动装置的运用,能够增加展示空间的真实感,有效地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沉浸式体验 生动演绎红色历史故事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沉浸式陈列布展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对于孩子们来说,这里更像是趣味生动的思政课堂。
站在白桦林场景前,市民陈先生带着儿子和侄女体验数字技术仿制的雪地脚印,伴随着光控播出的东北抗联《露营之歌》,向孩子们讲述抗联战士英勇抗战的动人故事。小学三年级的少先队员阳阳跷着脚尖用小手点击屏幕打开VR链接,饶有兴致地翻看赵尚志纪念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等7家展馆的数字化跨时空沉浸式展示,还掏出笔记本,认真努力地记录下感兴趣的内容。“我要把这些红色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阳阳说。
“每天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我们为给观众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增加了不少服务项目。”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说,博物馆依托丰富资源,设计推出沉浸式体验活动,让青少年感受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将士们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动态、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提升了红色旅游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
今年节假日和暑期,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与沈阳群众艺术馆联袂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用精心创作的情景表演重现烽火岁月,吸引大批参观游客驻足观看,演职人员穿梭于游客与场景之间,让游客成为演出的一分子,增加游客参与感与体验感。日前,由中国儿童中心、全国少年儿童“心中有祖国 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组织开展的第三届“红色基因代代传”百宫千馆万校少年儿童讲述红色故事活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选送由博物馆讲解员编导、小小志愿者团队平日在展馆演出的抗战历史舞台剧《黑土英魂》得到评委专家的高度肯定和赞扬,获得“优秀讲述视频”“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不少游客表示,以红色博物馆为依托,引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种类多样、模式创新,假期来这里打卡不虚此行。
筑巢引客来 参观人数不断刷新峰值
(责任编辑:Mar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