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苏万物,绿染大地。春,是万物复苏、播种希望的季节。古往今来,艺术家对时序更替都颇为关注。他们将情感思绪倾注笔端,描摹宜人春景。 在这生机勃发的季节,中国美术馆推出“江山壮丽——中国美术馆藏山水与风景题材作品展”“国风有形——中国美术馆虎年迎春民间美术精品展”“平凡不凡——李平凡创作及捐赠作品展”等“典藏活化”系列展览,集结众多绘写自然之春、心中之春、时代之春的作品,带来春的气象。让我们走进美术馆,走进明媚的春光,感受诗意的春天。
这是寄予美好憧憬的春天。
对于春的期盼与幸福生活的祈愿,往往会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中,同样也以造型的方式体现在精彩纷呈的民间美术之中。人们以年画的方式迎接春节的到来,以剪纸的形式烘托节日的喜庆,以彩塑的手法再现愉悦的景象,以风筝的放飞感受春风浩荡,在皮影中品读人生的春秋,在玩具中体验未泯的童心。
“国风有形——中国美术馆虎年迎春民间美术精品展”分为“百虎闹春”“春风化剪”“春和景明”“春色满园”4个篇章,包括馆藏民间美术作品160余件,涵盖年画、剪纸、皮影、彩塑、风筝等品类,展现了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与风俗。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和景明,正是放飞风筝的季节。北京、天津、潍坊和南通四大著名风筝产地及重要流派的风筝作品,或粗犷豪放,或活泼精巧,或明艳绚丽,或清淡素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文化内涵和浪漫超脱的艺术气质。在展厅里,郝德立的风筝《龙头蜈蚣》悬于空中,轻盈灵动,尤其显眼。此风筝由一只立体的龙头和30余节象征身躯的“蜈蚣桄”构成,总长达10余米,是中国美术馆所藏风筝中体量最大的一件。“沙燕”是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风筝样式,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妮妮”,就是根据沙燕风筝所设计的。展出的哈魁明的风筝《五鱼燕》,将红、蓝两色金鱼绘于燕身,赋予美好的寓意。此外,年画《春风得意》《十美图放风筝》等,也展现了踏春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这是充满时代新象的春天。
从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从西北边陲到万里海疆,从草原牧场到江南水乡,红色浓烈、绿色盎然、黄色耀眼、白色纯净、黑色膏腴。神州大地,山美水秀,处处春意萌发。
自古以来,一代代丹青高手游历自然、积淀心灵,以生花妙笔描绘大好江山。这些作品不仅将大自然之形神刻画入微,还融入人文理想,以多样的审美范式诠释“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理念。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时期,还是进入新时代,艺术家们创作的山河景象,无不随着审美风格的变化与创新而呈现出不同面貌。这些作品脱胎于赤子深情的心象,植根于中国社会进步的伟大实践,展示了时代新象。
“江山壮丽——中国美术馆藏山水与风景题材作品展”精选130余件作品,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艺术门类,分为“高山仰止”“时代新象”“建设伟业”“诗意所栖”“自然之象”5个篇章,以物传情,以美言志。
杨先让的版画《开春》,以浪漫的手法展现了人们春日劳作的场景;何海霞的中国画《春在田间》绿水红花,点染盎然春意;卢是的中国画《春光好》运用大片红色晕染,描绘了孩子们于桃林间春游的快乐时光;崔开玺2008年创作的油画《北京的春天》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为背景,配以月季花和游人,是充满期盼的春天;何加林的中国画《春之交响》则把镜头对准2020年的春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人们正有序复工复产……在这些融合艺术家个人心象、时代气象与自然景象的动人作品中,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时代气息,还能看到奋斗者的足迹,人民的创造。
这是寓意温暖大爱的春天。
诚如其名,版画家李平凡的作品多取材于平凡生活,清新纯朴,笔法洗练,线条流畅,色彩明快,于生活中挖掘美、表现美,于寻常中见精巧,于平凡中见不凡。
(责任编辑:Mar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