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德源资讯 > 业内风向 >

守高原生态 护大河奔腾(2)

时间:2022-02-24 13:54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徐驭尧
 
和树木长期打交道,达瓦欧珠也渐渐明白了这项工作的意义。近十几年,雅鲁藏布江沿岸树木种植量日益增大、成活率日益提升。“一方面得益于政府越来越重视绿化,另一方面也是之前数十年奠定的基础正在发挥作用。”达瓦欧珠说。
 
在雅鲁藏布江中段沿线,像达瓦坚参父子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开设苗圃,有的义务造林,有的改进种植技术,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让雅鲁藏布江两岸越来越绿。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经过40多年努力,山南人民在雅鲁藏布江沿岸累计造林4500多万株。贡嘎县到桑日县之间,沿岸形成了长160公里、宽1.8公里、面积约45万亩的防护林带。
 
下游:林芝市墨脱县
 
探索生物多样之美
 
雅鲁藏布江在林芝市内转弯向南,滚滚江水在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上穿凿出一个“缺口”。在米林县、墨脱县境内,四五百公里的长度却有着3000多米的高度落差,在这里形成了又深又长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区域比同纬度其他区域气候更湿润,形成了茂密的原始森林。
 
时隔30多年,西藏林业调查规划院研究员刘务林又在墨脱县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赤斑羚。
 
脚下是湍急的雅鲁藏布江江水,头顶是悬崖峭壁。30多年前,刘务林就曾见过赤斑羚栖息此处。这次,他带着中国科学院墨脱地球景观与地球系统综合观测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赵旺林一道“故地重游”,就是想看看是否能再遇到赤斑羚。
 
赵旺林介绍,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让墨脱和这里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成为科研工作者向往的研究地。
 
带着装备进入墨脱繁密的原始森林后,赵旺林仔细观察沿途树木和地表,留心动物留下的脚印、粪便和皮毛,并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动物栖息和活动的痕迹,选择架设红外相机的点位。
 
峡谷内植被垂直带谱和植物多样性,同样吸引众多研究人员前往。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波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进入墨脱时的场景——那是2015年,墨脱的第一条公路已经通车。但为了研究大峡谷区域的植被分布和植物多样性,他和研究团队依旧选择翻越多雄拉山,徒步走进墨脱。
 
墨脱的路远比他们想象的更艰辛。走在路上,无处不在的蚂蟥叮咬着徐波和他的队友。而更可怕的是沼泽,穿越多雄河无人区开展调查时,他们必须边走边寻找道路、跨越密林,还要实时提防沼泽。徐波说:“墨脱的峡谷里,有中国纬度最高的热带季雨林。而两岸高耸的山峰,则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垂直带谱——涵盖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和高山灌丛、高山草甸等植被类型,这些都吸引着我们植物学研究者在此持续开展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Mar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