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5日首场测试赛开赛以来,“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已进程过半——截至11月12日,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短道速滑世界杯等6项国际赛事及雪车国际训练周、冰壶国内测试活动已顺利完成,获得多方好评。 办好测试赛,完成好测试任务,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举办测试赛和测试活动,北京冬奥组委及相关部门在疫情防控、赛事组织、服务保障和场馆运行等方面积累了经验。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部长姚辉表示,测试工作进展顺利,测试效果初步呈现。
场馆设施和赛事组织工作获各方称赞
此次国际测试赛是北京冬奥会举办前全面检验筹办工作的宝贵机会,比赛进行全要素测试,对标赛时运行标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北京冬奥会测试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从参赛运动员和国家(地区)奥委会得到的反响都很好。每个人都对场馆设施和赛事组织质量感到满意。”
国际奥委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胡安·安·萨马兰奇评价说,国际测试赛的竞赛组织工作非常出色,参赛运动员和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对比赛场馆反馈极好。
姚辉用“超出预期”来形容各方反馈。他介绍,目前,前来参赛的各类境外人员已超过2600人,在后续的比赛中,还将有更多境外人员来华。“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情况下办好测试赛,我们所碰到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令人欣慰的是,各方评价特别是来自境外参赛运动员等相关人员的高度评价,同样超出我们的预期。”
10月8日至10日,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国家速滑馆是新建场馆,也是世界上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场馆。比赛开始前,参加训练的运动员反映冰面稍软,制冰团队迅速改进,效果明显。正式比赛后,参赛运动员反映良好,屡次滑出个人最好成绩。
“为确保冰面质量,我们采纳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专家意见,邀请世界顶级专家,与中方人员一起组成专业团队,工作效果显著。”姚辉表示,目前已结束的测试赛主要是冰上项目和滑行项目,各方对冰面质量均给予了肯定。
在疫情防控、赛事组织、服务保障、场馆运行等方面有效测试
首都体育馆此次承担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和短道速滑世界杯(中国站)两个项目的比赛。两项赛事的间隔时间仅有5天,同一个场馆,同一块冰面,在这样短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两个赛事的转换,为此制冰团队做了精细准备。
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常务副主任兰立表示,场馆团队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除做好冰面转换外,还采用了冬奥赛时计时记分系统,使用了奥运色彩的形象设计等,对标奥运赛时,场馆运行井然有序,得到国际组织官员和各参赛队的高度评价。
“我们对场馆的竞赛设施、设备就位情况,冰场、滑道冻冰质量,电视转播、体育展示、现场颁奖、新闻采访、医疗救治等的协同联动进行了全面测试,效果良好。”姚辉说。
测试赛期间,位于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的运行指挥部和调度中心每天都在高效运转。围绕测试赛筹办的系列问题,运行指挥部及其调度中心周密部署、统筹调度、高效指挥,为测试赛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测试赛的磨合,调度中心与各赛区组委会和场馆团队之间的事件跟踪、信息报送、指令发布、双向汇报等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来。
在赛事服务保障方面,各场馆团队做了精心准备。10月23日至30日,在“冰立方”举办的轮椅冰壶世界锦标赛是本次测试赛中唯一一项冬残奥比赛。针对残疾人运动员实际参赛需求,组委会和场馆团队从细节着手,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帮助残疾人运动员熟悉掌握福祉车使用方法,让他们可以自行上下车;改造位于轮椅冰壶世锦赛运动员驻地餐厅,使用低位取餐台,方便运动员取餐;根据代表队饮食习惯,提供种类丰富的餐食选择,得到了参赛队伍的充分肯定。
11月8日,在延庆举办的雪橇国际训练周中,一名波兰选手在训练时受伤。根据诊治报告为腿部骨折,并于当晚进行了手术,手术非常顺利。
(责任编辑:Mar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