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认为,科技与文化正在取代传统资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动能。智慧旅游不是政绩工程,要在便捷、效率和品质方面让游客可知可感。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才刚刚破题,要实现真正深入的融合,道路还很漫长。
IP的提炼和运营
现阶段我国景区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不恰当的商业化——很多景区只顾模仿已有的成功案例,不合适的项目也盲目上马,出现各类雷同的“山寨”古镇等低品质景区。而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景区缺乏创意、无人问津,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山岳、湖泊型景区,管理体制和机制僵化,市场活力不足。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挖掘特色、提炼IP是景区发展的一个方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代理部副主任陈雨佳认为,景区不仅仅是一个打卡观光的地方,游客会更看重景区的内容消费产品。要把景区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通过创作设计形成演艺、文创、建筑等不同类型的作品,通过有效运营形成文旅产品。可以采取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共同开发模式;也可以自我运营孵化文旅IP形象;还可以依托创意工作室、机构进行设计创作,与既有的一些文化元素做跨界授权融合,例如与游戏、出版物、影视剧进行联名授权合作。
“不只景区有IP,度假区也要形成IP。”中国旅游协会地学旅游分会副会长潘肖澎表示。与短时的观光不同,度假的时间一般大于两天,过夜游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度假区要增加人的停留天数、增加人均消费,产业链就需要全面提升,需要个性化发展。
江苏省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国忠介绍,茅山旅游度假区依托茅山的道文化,突出“道养”IP,培育了八重道养产品体系,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开发了茅山肴、茅山居、茅山趣等产品,引导企业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实现差异化发展。在营销方面,则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度假区与主要景区沟通,帮助企业一起做好目的地营销工作。
(责任编辑:Mar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