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宜兴窑厂在烧造紫砂壶时得到一种高温黑色紫砂器,因是宫廷专用,民间很难一见。清乾隆后期,再无同款器物造出。一位绘画艺术家经过10年钻研试烧,“复活”了失传200余年的黑紫砂工艺。故宫出版社出书展示180件黑紫砂,揭秘古窑“重生”过程。 黑紫砂器不仅外表黝黑,胎体断面也是黑漆漆的。明清时,黑紫砂器均进贡皇家供宫廷使用。故宫博物院现藏35万件古代陶瓷器中,有近400件宜兴紫砂器,但是黑紫砂数量很少。目前已知,存世的黑紫砂器仅见于故宫收藏的黑紫砂壶及文房用品,还有日本一些机构的收藏。
专家介绍,清乾隆后期,由于泥料配方和烧制工艺的失传,黑紫砂器失传了。道光年间,匠人采用一种捂灰工艺低温烧成了“黑紫砂”,但是只能做到壶的表皮发黑。近代,也曾有工艺师和陶瓷厂多次尝试,恢复烧制黑紫砂,但由于经费有限,工艺非常复杂,都没有成功。
2005年前后,绘画艺术家袁野“跨行”研究黑紫砂,前后历时十年,恢复了失传已久的黑紫砂泥料配方和烧制工艺。“我使用的是还原焰烧制法,烧成之后的胎体具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袁野说,经过测试,普通紫砂泥在经受1200℃高温后,往往会因过度烧结而出现瓷化现象,如果敲壶身可以听到清脆的金属声。黑紫砂经过1300℃烧成,敲击壶身,发出的是低沉的木声。目前,黑紫砂工艺技艺被收入上海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袁野为代表性传承人。
此次故宫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砂壶尚黑——袁野黑紫砂器作品集》,收录180件黑紫砂精品,其中涵盖茗壶,花器、香器等品类,书中还汇总了对黑紫砂的研究成果。
(记者 刘冕)
(责任编辑:Mar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