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德源资讯 > 业内风向 >

国内无人岛买卖将开闸 想当“岛主”不简单

时间:2019-05-13 09:04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蒋梦惟

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座“桃花岛”,早已不再是黄药师的“特权”了。继海南省之后,5月10日,广东省将正式实施《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市场化出让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试行办法》),这意味着,今后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以市场化的方式买卖广东的无人岛。近年来,海岛旅游在我国市场上不断走热,而随着无人岛市场化出让政策“开闸”,不少人都动起了自己当“岛主”、开发海岛旅游的心思。那么,到底花多少钱才能成为一名“岛主”?

 
根据本次广东省实施的《试行办法》,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进行价值评估,出让底价参照使用权价值评估结果确定,不得低于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出让最低价与测量费、评估费、出让方案编制费、利益相关者补偿费等出让前期费用之和。
 
此前广西出台的评估办法,当地部分无人岛的单价(元/公顷·年)只有14元。这意味着,如果以一座面积为20公顷的岛屿计算,仅需1.4万元就可以拥有该岛50年使用权。不过,整体来说,在我国拥有一座无人岛成本还是相对较高的。“当前,中国的无人岛旅游业还处于吃螃蟹的阶段,大多数企业还在观望。”资深旅游专家王兴斌表示。
 
作为2011-2017年间国内惟一一个以招拍挂形式出让的岛屿,浙江大羊屿岛的出让曾一度引发全国旅游市场的关注。2011年,当地为竞拍人定下了起拍价1500万元、保证金500万元的门槛,底价超过了业界计算的该岛最低价格15倍。而在业内看来,相比购买环节,开发、经营一座几乎从零开始的海岛要耗费的成本才是一个难以估量的数字。例如我国最有名、被公认为旅游业开发最为成熟的“私人”岛屿蜈支洲岛,后续投资额高达38亿元。
 
“其实,蜈支洲岛的经验在我国并不具有可复制性。”王兴斌坦言,这座海岛距离三亚较近,交通相对方便,而且自然条件相对优渥、岛屿可开发规模也较大,而国内的无人岛大多面积较小、水电供给难度较大、游客承载量有限且环保要求极高,多数不适合做旅游、商业开发。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思敏表示,我国此前公布的首批176个准备开发利用的无居民岛屿中,只有分属广东、广西和海南的77个岛屿处于热带,在气候条件上与马尔代夫等国际知名旅游海岛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它们彼此之间相距遥远,聚合效应不明显,几乎无法形成像马尔代夫那样的群岛效应。
 
此外,对于国内企业或个人投资海外无人岛的前景,王兴斌也不乐观:“我国企业和投资者去海外开发海岛,需要面对当地法律与我国法律差异的风险,而且无人岛人员稀少,距离我国又都较远,投资方很难把控开发进展和运营质量。”王兴斌表示,更为重要的是,国外海岛客源更难被保证,如果走高端、小众路线,收回成本的时间将会被拉长。
 
不过,种种风险并非意味着无人岛完全无利可图。不少业内专家分析,如果国内企业在沿海城市已有一些旅游项目,就可以寻找距离相近的岛屿串成一条线路打造组合产品,如果能顺利确定差异化定位,可以吸引我国广大的出境海岛游游客回流。

(责任编辑:Mar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