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一楼的文创产品区,货物品类依旧停留在抱枕、书签、马克杯、钥匙扣等阶段,比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的产品类型要少很多,但现场销售情况不错。有家长帮孩子挑选带给同学的纪念品,刻有楚文化印记的书签、扇子等很受欢迎。
杜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国内许多地方在搞文创,但很多依旧还是处于复制与被复制、模仿与被模仿的阶段,同质化严重,缺乏独创性、差异性和生命力。故宫文创产品的成功,不是单点上的创意突围,是“利用IP,借助文创,系统布局,面向市场,整合元素,开发精品,贴近民生,影响生活”的整体创新。故宫文创产品数量多达1万余种,大多体现了三个特性,即元素性、创新性和故事性。
一直以来,故宫文创十分关注在顶层设计上的系统性思维和战略性思维,比如“金榜题名”“宫囍·龙凤呈祥”“故宫中国节”三个主题性综合文创项目,用一个文化主题,整合相关的非遗项目和文化元素。
除了产业政策,场馆自身的创新、国人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在助推博物馆热。文旅部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18》显示,2018年国庆重点博物馆消费人次同比增长28.1%。2019年春节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熟悉的多家企业,都选择了购买故宫年历、春联等作为客户年终答谢活动的小礼物,故宫口红也是春节送礼佳品。
2020年是故宫600岁“生日”,对于未来的路怎么走,叶一剑建议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创意手段,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注意边界,当你从不知名到知名,从知名到超级网红的时候,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热点。”
(责任编辑:Mar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