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德源资讯 > 业内风向 >

重点国有景区门票或降价,景区经营如何探索多元化收益?

时间:2018-07-04 14:25来源:界面新闻 作者:郑萃颖

 为了促进国内景区的经济模式转型,刺激旅游需求,发改委决定倡导国内重点景区降低门票价格。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需求。
 
指导意见提出,2018年在推进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同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要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基本健全以景区正常运营成本为基础,科学、规范、透明的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发改委将督促各地,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之前,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
 
此前在今年3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发改委的指导意见将是推动国内景区票价降价的第一步。
 
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有72.3%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国内景区门票价格“太高”或“偏高”。2017年,中国人均出游次数3.7次,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均出游7次相比仍有很大增长空间。指导意见中的举措将推动旅游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小众旅游向大众旅游、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指导意见所说的建立健全机制推动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是以景区合理运营成本为基础,重点剥离景区承载的“额外负担”,包括不合理的政府收费收入等,规范价格行为,不影响景区正常运营。
 
景区产业链从业者陈宝利告诉界面新闻,“不合理的政府收费,其实是指一些二三线城市把景区当摇钱树,收益私自瓜分。改变就会打破原有的利益关系,可能没那么容易。”
 
他认为,一方面降低票价可能需要某些景区为追求改变,发挥带头作用,同时具体负责人和团队要有对策补缺口;另一方面,需要景区内部产品调整,增加新的业态,比如二次消费,园中园,旅游商品等,经营景区营销的会员建设,景区管理者要从软硬件方面做好游客服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提到,推行指导意见的首批重点,将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公园等公共资源建设,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为5A级,且现行价格水平较高的国有景区。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认为,指导意见中,将门票降价的范围划定在“重点国有景区”是比较谨慎而科学的,“国有重点景区应该主要集中在占用国有资源、在全国知名度比较高、拥有国家级招牌、游客非常向往的政府定价类景区,比如九寨沟、张家界、黄山、故宫等。全国数万家景区的情况非常复杂,不能一刀切。”而同时景区降价也将体现公共自然、文化资源面向更多游客的公平性。
 
刘思敏提到,国内景区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政府定价类景区,一种是政府指导价景区,一种是市场定价景区。类似故宫这样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国有重点景区”,由中央政府直接降低票价即可;而对于占绝对份额的地方政府建设管理的“国有重点景区”来说,由于游客的外部性(指景区资源也对外地游客分享),简单依据行政命令降低门票价格有违公平合理原则,或许可以借鉴欧美成功经验,实行国家公园体制,让中央政府对“国有重点景区”的开发、建设、管理、维护的成本兜底买单。
 
今年已经有部分国内景区响应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提议,降低景区价格。例如今年6月1日起,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景区联票价格从150元将为140元,并提供组合景区的优惠,预计今年“三孔”景区门票收入减少4500万左右,但与此同时,游客人数有望增加,并且有助于盈利模式延伸。湖北黄鹤楼、陕西华山等景区也在今年出台了门票降价策略。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提到,景区门票价格下降,游客数量增加,景区收入并不一定会减少,景区运营管理者应该转变发展思路,提供更多增值服务,逐步降低对门票的依赖。

(责任编辑:Mar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