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德源资讯 > 业内风向 >

144小时过境免签助力京津冀入境游及服务业

时间:2017-12-29 12:04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徐慧 薛晨

京津冀商旅产业迎来重大利好。12月28日起,京津冀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正式实施,覆盖全球53个国家。免签时间延长、口岸类型增加、过境人员停留区域扩大等举措,将极大促进京津冀地区商务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打造国际交往中心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免签新政覆盖53国
 
12月28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北京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北京市旅游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京津冀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正式实施。
 
据介绍,京津冀过境免签新政覆盖53个国家,其中欧洲申根签证协议国家24个、欧洲其他国家15个、美洲国家6个、大洋洲国家2个、亚洲国家6个。这些国家的旅客,持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前往第三国(地区)联程客票,可选择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口岸、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口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口岸、北京铁路西客站口岸、河北石家庄国际机场口岸、河北秦皇岛海港口岸中的任一口岸入境或者出境,并可免办签证在京津冀行政区域内停留144小时。这意味着,相关国家的旅客可以在6天的免签期内,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更便利地就近选择出入境口岸。
 
结合新政的实施,购物离境退税体验也将得以优化。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后期全国统一版离境退税系统上线后,只要旅客持有的申请单为国家税务总局研发的离境退税管理信息系统开具,在北京首都机场离境时,经海关验核通过后,均可向设在隔离区内的退税代理机构申请退税。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政过境免签适用口岸的类型也更加丰富,从原来单一的空港口岸扩大到铁路口岸和海港口岸,便于国际旅客选择更加便捷的交通运输工具过境中转,也有益于京津冀三地多种交通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运营。而过境免签人员停留区域范围由单一行政区域扩大至京津冀三地,对京津冀区域的旅游、商务会展资源互补以及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商贸旅游受益最大
 
针对此次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于干千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虽然具体拉动数据还无法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新政策对北京的商务和旅游行业促进作用将优于此前实施的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相关行业的增速有望加快。
 
据了解,北京市自2013年1月1日起,针对部分在北京口岸持有第三国签证和机票的外国人实行了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享受此政策的外国人数量逐年增长。如2016年享受该政策的人数为26323人次,较2015年增长了32.2%。但相关调查发现,有40%以上的外国游客反映72小时免签时间较短,无法满足游客深入体验北京历史文化以及开展短期商务活动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京津冀144小时过境免签新政的推出,适应了外国游客的实际需求,更是北京市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打造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举措。
 
业内人士分析,新政对北京市商务和旅游领域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益于商务领域的国际人才流动和汇集,拉动北京商贸经济效益增长;其次是相关产业经营者推出与新政策相适应的旅游产品、会展项目等,能够带动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
 
事实上,已有其他地区尝到了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甜头。2016年1月30日起,江浙沪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相关平台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预订经江浙沪境内口岸过境中转机票,且停留超过24小时的外籍旅客,总体数量同比增长268%。其中,上海浦东、上海虹桥、南京禄口三地机场的增幅分别高达311%、318%、433%。
 
配套新举措陆续推出
 
伴随着新政的实施,相关推广和开发工作也将全面展开。据于干千介绍,除利用平面媒体和相关的报刊杂志、海内外机构进行新政策的宣传外,2018年北京旅游的海外推广活动也将集中在新政策的宣传和配套旅游产品的推介,重点面向北美、欧洲和亚太等重点目的地客源市场。此外在产品方面,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已经组织中青旅、凯撒、众信、携程等较有实力的旅行社进行配套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这些产品涵盖了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中医养生、游学、会奖定制等诸多内容,地域上也不再限于北京,而是拓展到京津冀三地。
(责任编辑:Mar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