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德源资讯 > 业内风向 >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预计今年国内旅游收入4.4万亿元

时间:2017-08-30 20:37来源:人民网-旅游频道 作者:刘佳

 今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指出,国内旅游市场继续维持12%以上的高速增长,区域旅游“东强西弱”格局未变,均衡化趋势显现,家庭休闲度假成为2016年主要市场特征,预计2017年国内旅游收入达4.4万亿元。

 
国内旅游市场继续维持12%以上的高速增长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2016年全年国内旅游市场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为国内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具体来看,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44.4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0%。从国内旅游市场多年发展趋势来看,旅游收入从2011年的1.93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9万亿元,游客接待量从2011年的26.41亿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44.4亿人次。总体来看,我国旅游国内旅游市场规模长期保持在15%左右的增长速度,而旅游收入总体保持12%左右的增长速度。
 
区域旅游“东强西弱”格局未变 均衡化趋势显现
 
潜在出游力区域非均衡格局依然明显。客源地潜在出游力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依然表现为“7:2:1”的三级阶梯状分布,即我国的客源市场有近70%源自东部地区,20%源自中部地区,10%源自西部地区。全国31个省(区、市)划分为5种潜在出游力类型,出游力极强地区: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天津;出游力强地区:福建、河北、湖南、辽宁、湖北、河南;出游力较强地区:重庆、四川、安徽、陕西、黑龙江、山西;出游力一般地区:吉林、内蒙古、江西、海南、云南、广西、贵州;出游力弱地区: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
 
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化速度高于东部。我国各区域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东部地区旅游综合发展水平最高,旅游发展指数为0.56,其次是中部地区,旅游发展指数为0.47,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指数相对最低,仅为0.23。全国31个省(区、市)划分为5种产业发展水平类型,国内旅游极发达地区: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国内旅游发达地区:安徽、河北、四川、湖北、河南、北京、江西、湖南、辽宁、福建;国内旅游较发达地区:云南、上海、山西、陕西、贵州、重庆;国内旅游欠发达地区:海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甘肃、新疆、天津;国内旅游不发达地区包括西藏、宁夏、青海。
 
三大区域之间及其内部旅游流依然是客流主力。区域旅游流空间格局总体稳定,东部地区在旅游客流量和旅游交通便捷度方面均保持较强优势。其中客流量方面依然以东部三大经济区之间、三大经济区与成渝地区之间、长三角与中部地区之间旅游流为主。旅游通道便捷度方面,长三角内部的便捷度指数在区域尺度相对最高,达到15.69。北京流向天津的旅游流便捷度在省级尺度相对最高,达到20.63。
 
家庭休闲度假成为2016年主要市场特征
 
休闲度假和探亲访友成为居民出游主要动机。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旅游动机主要以休闲度假及娱乐为主,占48.3%,其次是探亲访友占27.2%,再次是观光游览占13.9%,商务出差、健康疗养以及其他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比例均低于10%,分别为8.1%,1.4%,1.1%。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休闲度假及娱乐也是最核心旅游动机,占到36.4%,其次是探亲访友,占到31.7%。再次是商务/出差占12.9%,观光游览占6.4%,健康疗养占4.5%,其他旅游目的占8.1%。
 
交通、餐饮及购物构成国内旅游花费主体。我国城镇居民2016年人均花费约1130.7元,城镇居民散客的花费构成情况是:交通费占比最高,为30.9%,住宿费占15.8%,餐饮费26%,购物费占18.9%,景区游览费占5.6%,其他费用占2.8%。农村居民相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水平较弱,2016年人均花费约691元。农村居民散客出游的花费构成情况是:交通费占比最高,为29.5%,住宿费占11.2%,餐饮费26.8%,购物费占24.4%,景区游览费占4.8%,其他费用占3.3%。
 
2016年假日旅游市场呈现6大特征
 
节假日旅游占国内旅游市场近4成比重。假日旅游是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的一大热点,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在节假日期间均有较快的发展,其中市场规模及旅游收入均保持着10%左右的增长旅。当前全国七个节假日接待游客量达到14亿人次左右,约占全国国内旅游市场的32%,仅春节、国庆和清明三大节日,旅游收入就达到了8863亿元人民币,占了全年收入的22.5%,可以推测出七大节日所占比例将达到40%左右。
(责任编辑:Mar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