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边境旅游故事 描绘兴边富民图景(2)
时间:2023-09-26 17:17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王 洋 点击:次
借着“一带一路”春风,以“茶叶之路”旅游发展为契机,内蒙古深化与蒙俄地区间的文旅交流合作,以“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为抓手,全面推进“万里茶道”国际旅游品牌创建、线路推广和产品建设,创新合作模式。
如今,边境地区发展形成了防城港、崇左、瑞丽、满洲里、黑河、西双版纳、延边等一批边境特色旅游城市,中越德天—板约跨国瀑布景区、黑河五大连池景区、满洲里国门景区等一批边境高等级旅游景区,瑞丽傣族村寨、防城港京岛村寨、黑河鄂伦春族村寨等一批边境民族特色村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满洲里互市贸易区、黑河俄品多购物中心、瑞丽玉石城等一批边境旅游商贸购物点,黑龙江中俄文化大集、满洲里中俄蒙国际旅游节、瑞丽中缅胞波狂欢节等一批知名的文旅节庆活动,共同构成了边境旅游发展的产业支撑。
大胆创新 共建改革试验田
探索建设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以下分别简称“试验区”“合作区”,统称“两区”),是支持边境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2018年,经国务院同意,广西防城港、内蒙古满洲里获批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两个试验区紧紧围绕目标,全方位开展改革探索,前者在推动以旅兴城、团队旅游便利通关、通行手续简化等方面形成重要突破;后者在边境互市贸易政策改革、领事馆设立、边境旅游团组人数和停留时间放宽等方面形成重要突破,有力促进了两地的旅游业发展。
改革试验期间,防城港试验区先后有60多个旅游项目落地,2018年、201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分别增长36%、33%;满洲里试验区获批当年,中俄互市贸易区入区人数突破200万人次,多个重大旅游项目开工,2018年、201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分别增长10%、9%。经过不断深化改革,两个边境旅游试验区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全国边境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今年9月15日,作为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开始为期一年的试运营。据了解,在中越两国高层领导的高度关注以及中越两国相关部委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广西与越南高平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合作区项目建设。经过近8年的努力和10次重要的磋商会谈,以及近期的快速推动,最终促成了合作区试运营。
“此次试运营意味着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探索沿边地区跨境旅游合作,不仅对发展边疆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旅游业发展也有启示意义和示范作用。
“为更好迎接中越游客,德天跨国瀑布景区建成了中越风情街、中越跨境街、中越美食街区等配套服务设施,并设置了游览动线指示标识和边境游相关提醒。”中旅国际广西区域公司市场经理黎键坤说,结合中方与越方运营的磋商机制和消费体系,为游客提供别样的边境观瀑体验。
中国前往越南一侧旅游区的首发团成员陈女士在行程结束后说:“通关过程非常顺利,我们受到越南人民的热情欢迎。从越南一侧不一样的视角看到了德天(板约)瀑布。”
持续深化 稳边固边启新篇
边境旅游的发展需要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边境旅游的发展又有力维护了边境安全,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民心相通,成为睦邻、安邻、富邻的重要平台。
实践证明,凡是边境旅游繁荣兴旺的地方,边境人口都会出现相应的集聚现象。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2018年获批设立后,2年时间常住人口增长了2.49%,满洲里试验区2年时间常住人口增长了0.64%。边境越繁荣,文化越安全,凡与毗邻国家关系较好的边境地区,边境文化安全也都比较巩固。边境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集区,边境旅游发展增加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扩大了同内地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有效提升了广大边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苗庆旺表示,以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试运营为重要契机,广西将积极发展跨境旅游合作,深入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助推中越边境经贸合作、文化和旅游交流。 (责任编辑:Mar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