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源旅行网

主页 > 德源资讯 > 业内风向 >

讲好边境旅游故事 描绘兴边富民图景

 秋日的漠河,色彩斑斓,层林尽染。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考察的第一站,来到祖国最北端,有“神州北极”之称的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仔细了解当地结合地域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等情况。他强调,守护好森林、江河、湖泊、湿地、冰雪等原生态风貌,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发展边境旅游,更好地促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相关部门在政策协调、规划编制、项目安排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各边境省区加强工作组织领导,及时出台政策举措,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推动边境旅游发展的良好局面。
 
稳步推进 形成边境风景线
 
到中国最北端的漠河“找北”,感受独特的极寒气候和美丽的冰瀑景观;到最大边境城市丹东,驻足鸭绿江畔追忆烽烟滚滚英雄往事;到“华夏东极”抚远去追逐祖国大地的第一缕阳光……
 
我国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多公里,与14个国家陆地接壤。边境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民族民俗等文旅资源多元绚丽,发展边境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国边境旅游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开始出现。90年代,伴随各边境口岸陆续开放,国家批准开通多条边境旅游线路,允许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大量国内外游客跨过边境口岸旅游购物,边境旅游迅速升温。
 
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发布,这标志着边境旅游发展统一的管理制度基本形成。进入新世纪以来,边境旅游发展日趋兴旺,成为兴边富民、强边富边的重要特色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边境旅游已发展成为与出国旅游、港澳台旅游并驾齐驱的三大出入境旅游市场之一。目前,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中通过陆地边境口岸方式入境的人数占比已超过10%,周边俄罗斯、蒙古、越南等国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外国人入境旅游客源国。
 
据了解,在疫情发生之前,我国各个边境口岸出入境客流规模日趋壮大。2019年,广西东兴口岸年出入境客流超过1300万人次,新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超过660万人次,云南瑞丽口岸超过300万人次,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超过250万人次,黑龙江黑河口岸超过100万人次。
 
今年五一假期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的首个五一假期,各个口岸的边境旅游迅速恢复。其中,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共验放159个出入境旅游团共5400余人次,内蒙古满洲里口岸共验放116个出入境旅游团共2700余人次。
 
友谊关边检站执勤一队副队长范丽晖说:“为更好满足游客需求,我们不断优化边检勤务和警力调配,协调建立旅游团队预报预检机制,提供旅客分流引导、政策咨询等便利服务。”
 
边境地区大规模的旅游流带来了物流、现金流、信息流,成为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协同推进 产业发展成规模
 
广西着力加强“边关风情旅游带”建设、云南积极推动中老铁路沿线旅游开发、吉林重点打造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辽宁积极推进东北亚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内蒙古全力打造中俄蒙旅游“万里茶道”……近年来,我国各边境省区旅游经济实力明显提升,跨境旅游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与周边国家文旅合作扎实推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边境旅游发展格局。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宁表示,云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与9个国家搭建12个多边双边合作机制,中越、中老、中缅高速公路境内段全线贯通,中老铁路全线开通。同时,大力发展跨境物流、跨境农业、跨境旅游等,打造跨境产业合作新高地。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和实施区域,新疆抢抓机遇,以“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大步迈向开放前沿。
(责任编辑:Mar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