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重新认识文旅目的地的品牌力
时间:2020-03-03 09:37 来源:环球旅讯 作者:肖红艳 点击:次
作为兼具出行和聚集属性的文旅行业,此次疫情带来的影响可谓是全方位的。随着中低风险地区的景区陆续开放运营,同时钟南山院士说,有信心在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焦灼的文旅人也逐步看到希望。往年,这个节点的文旅营销是忙于为踏春赏花,清明小长假设计产品,跑渠道,做活动等。今年的闭园歇业,营销的重心基本放在了内容、品宣和线上活动等方面。 宅家经济带来了内容消费的红利,众多公众号的阅读量频繁突破10w+,短视频、直播、云活动等都斩获了大批流量。虽然不少文旅目的地都在做内容,但在这波内容和线上红利里,可以看到不同旅游目的地的差别。有品牌基础的企业,在线上蓄客,内容能力和宣传的关注度和效果上,明显具优势,比如乌镇和长隆的公众号,疫情期间的阅读量和留言量比过去增长很多。
与此同时,有研究数据表明:疫情之下,消费者购买选择倾向于高知名品牌。因此,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在疫情中后期也将更受青睐,因为消费者更易对此类景区在卫生安全管理上产生信赖。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疫情这类“黑天鹅”事件考验的是一个企业的品牌力。前阵西贝莜面村引发热议,也是一次特殊时期西贝将品牌力转化为大众关注度的能力。
然而在文旅目的地的营销中,品牌力的重要性还未被充分重视。一提到文旅营销,很多目的地会想到做活动、跑渠道,定产品价格,谈补贴政策,聚焦销售卖货导向,甚至不少景区把客流量作为重要甚至最重要的KPI,这样的结果就是,为了客流量,预算大头都放在渠道补贴上,在内容,宣传和品牌投入上少之又少。
品牌是最稳定的流量,品牌的作用是增强识别、信任背书和产品溢价。品牌重要为什么未被充分重视?造成这种误区主要一是预算受限,目的地总是希望把每一分市场的钱都能在短期见效,拿ROI权衡;但更重要的在于市场营销的理念局限。
很多目的地觉得自己有logo、slogan就是有品牌了。什么叫品牌?品牌是存在于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资产,既然要形成资产,那必然有相应的代价,需要付出金钱、时间和精力等积累沉淀。按著名品牌学专家大卫·艾克品牌资产五星模型,品牌由知名度,认知度,联想度,忠诚度和品牌专利构成。该模型结合旅游目的地来说:
品牌知名度代表消费者对目的地的记忆程度,评估品牌是否被识别被记住。
品牌认知度代表消费者对目的地类型、区位、产品玩法的整体印象和认识,评估品牌是否被了解“你是谁”“你有什么”;
品牌联想度代表消费者对目的地体验价值、内涵、期待和社交货币等的综合联想,评估品牌是否被认同被向往;
品牌忠诚度代表消费者对目的地的复游、分享和推荐的意愿,评估品牌是否被信任被偏爱。
品牌专有资产则包括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当一个品牌资产积累深厚,就将成为IP和一种文化符号,比如迪士尼乐园。
对照上述模型,全国20000多家景区大部分知名度偏低,而认知度、联想度等更为薄弱。很多文旅目的地也仅限于山水、古镇、生态等这样的市场认知水平,甚至还只是是一个地名标签,吸引力远远不够。在消费者大文娱休闲选择越来越多、竞争激烈的当下,有追求的旅游目的地应该强化品牌建设,建议可围绕增强识别、死磕差异和塑造个性三个方面着手。
增强识别:打造简单好记独特的符号系统
符号系统,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感官来考虑。《感官品牌:隐藏在购买背后的感官秘密》一书基于个案研究和市场调研提出,品牌营销应创造更多与消费者感官的接触点,以立体的感官体验取代简单的信息推送,这样更容易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稳固的地位。在亲身购物体验日渐减少、感官缺位的电商时代,文旅业可以利用消费者实地到场的优势,提供独特的感官体验。
有研究表明,在人们接触外界信息时,83%是通过眼睛,11%要借助听觉,6%依赖触觉、味觉和嗅觉。所以视觉、VI体系最为直观,其中重要一环的是logo。logo首先是一种传播介质,需要简单直接,便于被消费者轻松记住。建议不要设计各类图形,因为使用图形,意味着消费者先要记住图形,再记住图形等于目的地。比较好的方式是用目的地名称作为logo名,各类宣传时,即可让目的地名称多次重复曝光在消费者眼前,比如好客山东 Friendly Shan Dong,很多知名品牌如Disney、Burberry、Dior等都是采用这种方式; logo也能传达目的地气质,借由字体,颜色,组合方法等传达目的地调性,比如乌镇logo,就能很好表现古镇的人文内涵。其次是品牌海报等品宣物料,现在很多品宣的内容看着很雷同,不看logo,甚至很难分辨是哪家的广告。若视觉效果上强化视觉锤的运用,会使品牌VI更突出。比如色系,蒂芙尼的蓝;图形,瑞幸咖啡的蓝白波点等。 (责任编辑:Mark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