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门票依赖严重,文旅产业面临转型和洗牌
时间:2019-11-05 10:27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 马秀岚 张靖超 点击:次
在推动景区降门票的当下,文旅产业正迎来新一波的升级和转型,同时也面临洗牌。 今年8月,《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出台。这是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出台的第一个综合性文旅产业发展促进文件。
其中提到了9项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举措,包括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发展假日和夜间文旅经济,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等。
在政策出台、文旅产业面临较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文旅产业内仍然存在着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等问题,一些景区、主题公园、特色小镇面临着运营不善、创新不足的问题。
拿地乱象得到遏制
过去,依靠文旅项目拿地的现象普遍存在。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情况在得到限制。
幻境文化创始人江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主题乐园的这种休闲形态本身比较受市场欢迎。而就过去大热的特色小镇来说,他认为存在着开发商想通过文旅拿地的情况,进入的动机方向有些偏。
10月21日,新道信艺术总裁刘晨曲在2019中国(上海)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的都市商业娱乐创新发展分论坛上,对过去建成的乐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2010年,当时有一批国外的团队来到中国,他们说中国的乐园的投入产出基本是按照人均100美元的标准投建的——每年如果接待100万人次,投入差不多要在1亿美元,每年接待200万人次,基本的投入在2亿美元左右,即13亿到15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刘晨曲说道。
他认为,当时建在北上广深的一些主题乐园等基本都按此标准建造,建立后,每年营业额基本要做到6亿~7亿元才能保本,按当时主题公园150~200元/人的门票,每年要保证250万到300万人次。按照一线城市的人口,足以支撑这样的市场,但是在一些低线城市可能达不到如此的体量人次。
因此这些建在低线城市的乐园在建成后的几年常常面临着运营问题。“在后期的经营中,如果不靠地产,一定会碰到很大的问题。”他进一步说道。
对于靠文旅拿地的现象,恐龙园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许晓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这几年进行了管控,过去一些“高举文旅的牌子,大行地产之实”的现象得到了遏制。她指出:“政府还是希望能够行文旅项目开发之实,而房地产在某种程度上是来平衡文旅项目的投入的。”
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原国土资源部、原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严控房地产倾向,对拟新增立项的主题公园项目要科学论证评估,严格把关审查,防范“假公园真地产”项目。
江杰对此表示,有些地方政府还是想扩大招商力度,可能仍然存在捆绑,比如在当地开发文旅景区,给到配套用地这样的现象还存在,但是很多省份已经制定出了强行限制,拿文旅的地纯做文旅,不能做任何住宅捆绑。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文旅项目存在投入大、开发时间长、回报慢的特点,限制房地产开发配套后存在很大风险。江杰认为,市面上大部分早期开发的项目,多少有一些跟房地产捆绑,否则对于一些投资体量在20亿元以上的项目,财务上会非常吃力。
对此,许晓音表示,对于文旅项目而言,如果有丰富的创意和好的内容,最终通过项目设置来转化,投入确实会比较大,可能存在一定的地产反哺需要,但事实上如果文旅做得足够有特色、品牌够强、游客体验够深入,项目肯定会有生命力。
供给侧亟须改革
同时,当前国内的文旅产业某种程度上面临着同质化和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旅游研究所、港澳台研究所所长杨劲松在上述论坛指出,目前很多文旅项目“门票经济”依赖严重,缺乏创新,习惯于追概念,无论是全域旅游还是旅游新业态,常常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总体表现是同质化严重、投资回报不足、营利模式模糊、运营管理薄弱以及资本资源对接不良等。其中,特色小镇和特色民宿的开发有很多此类情况,千篇一律,投资回报难以令人满意。 (责任编辑:Markus) |